NEWS CENTER
新闻中心
致影像科即将逝去的胶片时代
来源: | 作者:转载 | 发布时间: 2022-11-28 | 376 次浏览 | 分享到:
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带给我们的是云端服务,是广义的信息交流。影像科的塑料胶片终
将退出历史舞台,成为一个时代的记忆。

经常,在医院门口或者是大街上,会看到有人手里提着一个大塑料袋,塑料袋上面写着某某医院CT胶片袋,某某医院MR胶片袋,或某某医院影像胶片袋,有的轻飘飘的,有的里面胶片很多,显得有些沉重。有一点相同的是,提着袋子的人,为疾病或者为家人,那焦虑的表情,像城市的创可贴。

这是一个时代的记忆,也是一道即将逝去的景观。

X线时代

1895年X线用于医学之后,很快人们发明了胶片记录图像的技术。

胶片上的银粒子,在一系列化学反应之后,留下黑白灰度影像,记录着人体形态学的信息。

这个时代,图像是静态的、固定的、是“死”的,是曝光一瞬间的人体状态,技师怎么拍,医师只能怎么看。所以,对技师的个人技术要求非常高。

若要查看机体脏器运动状态,就得在X光下直接用肉眼观察,这就透视技术,损害了一代一代医生的健康,随着技术的发展,这种透视现在已经退出历史舞台。


技师每周配药,45度的温水,叫显影粉、定影粉的两大袋复合化学药物(溴化钾、米妥尔、对苯二酚、硫代硫酸钠、硼酸等等),调配成显影液,定影液,逐一配置完毕。

拍照时,选择合适的暗盒,若是一个很小的部位,比如手指,还要用铅皮小心的遮挡一半暗盒,精确的对位,摆位,然后曝光。

暗室里,昏暗的红色灯光下,分装、剪裁胶片,曝光后的胶片,小心取出,显影,定影,漂洗,烘干……一系列操作下来,像工艺品一样的X线胶片成功了,黑白图像记录下健康与疾病,希望与绝望的种种信息。

后来,有了半自动、半暗室、全自动洗片机,技师的暗室工作得到了部分解放。

作为技师,追求的是灰雾度,对比度,黑化度……这些是疾病表现的特点,是我们诊断的依据。

一张成功的胶片,传到放射医师手中,插在观片灯上,黑白之间寻找蛛丝马迹,作出影像诊断。

CT时代

有了CT以后,情况得到了明显的改观。顾名思义,CT,是计算机断层成像,也就是一种数字化的影像,所以扫描结束之后,得到的是数字化图像,还可以在后期做各种调整,如放大缩小,大小测量,CT值测量,以及各种更为复杂的后处理重建。

再后来,相继出现的所有的数字化影像,比如磁共振,超声,核医学的PET,PET-CT等等也是一样的。

这个阶段,仍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技师的拍照和排版水平。但是,这时的暗室工作已相当地解放,自动洗片机广泛使用,激光胶片的问世,明室取代了暗室,技师工作效率极大提升。

然而,影像的存贮,仍然依赖塑料胶片,即使这时出现了光盘记录,但交流起来仍极不方便。

所以,最终图像质量,还是极大程度地取决于技师的个人技术。比如,对于一些较小的病变,需要技师扫描完后,在排版照相时,放大,标识清楚,甚至将大小CT值的测量数据放在显眼的位置。这样医师就可以根据片子以及上面的标识和测量数据做出诊断。

在不同科室或不同医院之间的会诊,也必须依赖于这样的照片。

信息化时代

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到了后CT时代,尤其到了后高端螺旋CT时代以后。海量的数据,无法用塑料胶片来完整地记录,而必须做出各种后处理重建,用这些重建后的三维图像来诊断疾病。这改变了人们的影像思维模式,由原来的二维思维进入到了三维影像的思维模式。

医师的诊断行为也从原来的胶片和观片灯时代进入到了软读片时代。离开胶片,医师专业的医用显示器上观看图像,随时调用工作站数据,完成各种后处理重建,大小测量,旋转滚动。看到的完全是一种活着的数据。

于是我们看到了一种现象:在影像科里逐渐告别了胶片。这个时候胶片,一定意义上来说是一种象征。病人花了几百块钱最后只拿到一张诊断报告,一张纸,心里是不能满意的,所以,很多医院除了一张诊断报告之外还要给患者几张胶片和一个胶片袋子。

经常,在医院门口或者是大街上,会看到有人手里提着一个大塑料袋,塑料袋上面写着某某医院CT胶片袋,某某医院MR胶片袋,或某某医院影像胶片袋,有时轻飘飘的,有时里面胶片很多,显得有些沉重。

其实,这个时候照片已经失去了他的诊断价值,由于医保的原因,成本的原因,好些医院胶片是不能另外收费的。所以在拍照片的时候, 技师会无限的压缩。有些医院,一张14×17寸的胶片上,甚至可以照到80幅图像。这样的小图连看都看不清,又怎能用于诊断疾病?根本没有诊断疾病的价值,只是满足患者的一种心理消费需求。

随着医院信息化建设的进步,电子胶片或者叫云胶片,已经走入了我们的生活。病人做完检查,得到一张二维码,任何地方,任何人扫描二维码便可以查看原始图像,导入到电脑上看到活着的影像数据,由专业人员做出明确的诊断。

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带给我们的是云端服务,是广义的信息交流。

影像科的塑料胶片终将退出历史舞台,成为一个时代的记忆。